目前不少区域砂石价格大幅上涨,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,一些企业在加工混凝土时,为了成本,开始采用质量参差不齐的混合砂,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安隐患。在此背景下,湖南省砂协就机制砂的重新进行了阐述,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,以供参考。
一、机制砂定义
1、《建设用砂》(GB/T14684)定义:经除土处理,由机械破碎、筛分制成的,粒径小于4.75mm的岩石、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,但不包括软质、风化的颗粒,俗称人工砂。
2、《普通混凝土用砂、石质量及检验方法》(JGJ52)定义(人工砂):岩石经除土开采、机械破碎、筛分而成的,公称粒径小于5.00mm的岩石颗粒。
鉴于以上两大对机制砂的定义比较宽泛,容易导致劣质机制砂混入机制砂产品行列,给机制砂的发展带来影响,新的定义从工艺、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,更面、更科学。
机制砂新定义:经除土、冲击整形细碎、冲击细碎、分级、粉控、绿色生产等联合工艺制成的,粒径小于4.75mm,达到中砂级配品质要求,含水率控制在5%以内的未风化、化学性能相对稳定、达到力学性能指标的岩石颗粒。俗称人工砂、碎砂。
二、机制砂的重要指标
由于机制砂经后天机械加工而成,其级配区间亦能人为控制,一般来说只需中砂、粗砂级配区间就好(特种用途需求的除外,可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)。除了级配问题外,加工生产机制砂时,应以下几个指标符合:
1.含泥量
标和行标对砂规定含泥量,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规定为石粉含量,而石粉里面既有外带的泥土(外含泥),也有与母岩同质的粘土矿物(内含泥)。如蒙脱石、伊利石、高岭石等,这些都是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粘土矿物,具有吸附性强、保水性高等特点,直接影响外加剂的适应性、混凝土用水量、拌合物的越搅越稠、坍落度的经时损失等。
2.石粉含量
若按标和行标要求,大多数机制砂只能采用湿法生产,通过水洗才能达到石粉限值要求;或者加大干法生产的风选功率,将大部分石粉选出来另做他用。这样,既对环境保护不利,加大能耗,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。其实,大多数石粉非泥,是泵送混凝土、自密实混凝土及贫混凝土的稠度调节剂,在混凝土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填充作用,与胶凝材料粉体具有的叠加效应,使用得当可以部分胶凝材料用量。
3.需水量
亚甲蓝试验对钙质石粉敏感,硅质石粉不敏感,且试验的复演性差,人为判断因素多,误差大。因此,在亚甲蓝试验基础上增加一个需水量比试验更准确。
4.吸水性
机制砂经过机械破碎,颗粒中留有的裂缝和孔隙,以及母岩中的粘土矿物和干法制砂形成的石粉等,对水都具有的吸附性,因此,有要测定其吸水率,在配合比设计时采用饱和面干含水率更合适,可以避免混凝土拌合物越搅越稠以及流动性损失过快问题。
5.坚固性
机制砂的母岩中如果含有较多的风化成分、粘土矿物、尾矿、固体废料、建筑垃圾等,造成机制砂的坚固性不合格,从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。因此机制砂原料应选择硬度高、抗压强度高的岩石。
结语
熟悉机制砂对投资机制砂行业的客户有着积意义,只有成品机制砂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,才能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达标,保障民生项目安。我公司致力于设计合理、经济且的制砂生产线方案,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