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记者来到兰州市主要砂石料供应地——永靖县王家圈砂石矿山区,实地调查了这里矿山开采情况。
绿色矿山:边开采边治理
玄武岩号称“骨料”,是建筑石料中的原料。距离兰州市20多公里的永靖县徐顶乡王家圈东山片区,玄武岩储量1500万吨,因为距兰州市区不远,这里成了兰州市楼房、道路、桥梁、地铁等建设项目的主要砂石料基地,占50%以上市场份额。
记者来到王家圈,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一条名叫小沟的砂石料开采区。山顶上是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,厂区栽植的绿树在秋霜中依然青绿,周边山坡上覆盖着小灌木和草皮。
定点采挖区位于依山坡削平的一层层平台上,周边公路环绕,运输砂石料的车辆依次有序。矿区经理王晓龙介绍:“通常的一面墙式开采,即直接用钻头钻山体5米至15米深,再凿出一个大洞,工人放置炸药去爆破,那会引起整个山体震动,安事故、安隐患较大。我们采用目前内安的阶梯式开采方式开采矿山,先在矿山修建5至15米的平台,在平台上对山坡体爆破,采用内的毫秒微差爆破技术,安、减振、无飞石。”
开采出来大小不一的巨石和块石,都在密封的厂房里进行加工生产。但见一方方蓝顶白板的厂房矗立着,从里面传来嗡嗡机器加工声。“公司投资500多万元,引进了颚式、圆锥式、立式破碎机进行粗、中、细三次破碎,并安装了干法式布袋除尘设备,防止了扬尘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。这有别于露天生产矿石造成的沙尘飞扬、乌烟瘴气。”王晓龙介绍。
在规划的矿山前先期采挖区,大型挖掘机对山体表层进行土石分离作业,将矿山的表层土挖掘后,专门移送到堆放点,等开采矿石结束后进行回填和掩埋。这是矿业公司“取之于山、还之于山”的措施,边开采边治理,开采到阶段,对边坡、平台进行覆土、绿化、恢复植被,走矿产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吃干榨净:回收矿粉矿屑
记者在小沟砂石采集区看到,大部分山体和沟谷都被采挖,采挖砂石料也积累了石灰粉、石屑类等尾矿。“以前这些石粉,风一吹四处飞扬;一下大雨就成泥浆、泥石流,流到山下就会冲毁道路和田地。”王家圈村村支书范仲礼说,“现在有了尾矿回收厂,情况大大了。”
在小沟的进山口处,有一处新修建的机制砂厂。4层楼高的V7干式制砂设备,“张着大口”将大量尾矿“吃掉”,经过一道道流水线生产,终“吐出”柔软而潮湿的灰黑色砂子。“这是甘肃建投投资2200万元于今年建成的机制砂生产线,利用矿区尾矿生产机制砂,将矿区的石粉石屑‘吃干榨净’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达到了砂石料生产零排放。”矿业公司总经理康志理说。
据悉,随着家对河道水系治理力度的加大,许多河道已被禁止采挖河砂及洗砂,河砂的市场价格日趋走高,1立方米约100元至110元。而机制砂1立方米70元左右,以物美价廉走俏于建设工程混凝土和砂浆用砂市场。甘肃建投矿业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机制砂,成为省家生产出家二级的机制砂企业。公司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矿区引水工程。小沟沿山沿沟区域的所有采挖矿石料生产区,都在生产设备上加装了喷雾喷淋进行抑尘。连同公路上,也不时有洒水车来回洒水,抑止了粉尘飞扬。
规范开采:整合矿山企业
记者在王家圈周边几条沟谷的矿山开采点也看到,这里的砂石料企业大多是小型私营企业,没有进行阶梯式开采,仍然采取一面墙式的传统爆破开采方式,导致山体破损面较大,许多开采点岩石突兀、怪石林立,的石块或悬在山脊、或滚落夹缝,看上去很危险、会掉落。一些矿石料加工厂也是露天加工,碎石机轰鸣作业,传输带将矿石料直接堆放,扬尘四起,粉灰飘得灰蒙蒙一片。周边尾矿随意堆放,甚至挡住了道路。
据悉,以来,永靖县王家圈东山片区由各类小型私营企业开采,乱采乱挖,工艺落后、规模较小、布局分散,经过永靖县关停整顿,目前剩余32家。为建立总量控制、布局合理、规模开发、安生产的绿色矿山开发机制,永靖县引进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,成为省家采用阶梯式开采技术、省家机制砂技术的砂石矿山企业,创建的绿色矿山模式得到了省安监局等监管部门,并组织相关企业观摩学习。
“王家圈矿山区过去对我县经济发展发挥过积作用,但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安生产日趋重要的形势下,规范永靖县矿山石料开采势在行。”永靖县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张翼告诉记者:“下一步,本着推动、市场运作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由甘肃建投矿业公司牵头,对王家圈矿山域内所有砂石矿山企业进行整合,并恢复矿区生态环境,保障砂石料安生产,以实现砂石料生产经济、社会及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。”